本网讯 3月19日-20日,由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就业指导处、创新创业学院、校学生会举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太阳娱乐集团7777网站赛区)终审决赛在体育馆顺利举行。经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定,目前各奖项名单已经产生。按照竞赛积分,评选出“挑战杯”1个、“优胜杯”3个,特等奖作品10件、一等奖作品11件、二等奖作品12件、三等奖作品20件。
部分优秀作品如下:
1.“智能加工”——新型的自动化抛光控制系统
学院名称: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
作品类别:科技发明制作A类
学科类别:机械与控制
作 者:江振华 陈晓鑫 杨涵乔 曾凯键 罗诗晴 郭 颖 林晓铃 杨泳绮 张高锋
指导老师:谭啟韬 王建彬 陈彦雄
新型的自动化抛光控制系统是一款专用的全自动化打磨抛光控制系统,能实现自动轨迹规划,具有自适应抛光补偿的功能,以低成本的方案解决行业痛点。
它主要由自研的智能运动控制系统、配套的抛光工艺程序包以及上位机组成,能实现快速拟合抛光路径、对抛光面工作压力进行微补偿处理,使抛光机实现高精度、自动化的智能生产的新型控制技术。
本作品高精度全闭环抛光补偿系统能实现精准的补偿控制,在打磨抛光过程中能进行自动跟踪,维持恒压力抛光;而多轴联动全数控自动仿形抛光能根据锅具的采样点自动生成抛光轨迹曲线,进行简易化仿形抛光。另外,简易图形可视化操作提供了简易式手持示教器,实现图形化示教,操作简便,解决抛光工艺中最大的难题。
2.“粤桂画廊”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识别及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学院名称: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学科类别:社会
作 者:焦义彬 陈嘉琳 余凯欣
指导老师:陈 刚 吴 清
2020年12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贺州市与广东省肇庆市正式签署《共建“粤桂画廊”合作框架协议》。“粤桂画廊”以肇庆、桂林和贺州三市画廊建设为契机,以特色旅游景区为节点,以交通公路为纽带,由点及面、串珠成链,谋划布局连接粤桂区域的交通旅游生态画廊,对广东肇庆市、广西贺州市和桂林市间旅游协作发展进入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粤桂画廊”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的制定,对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进行优化,同时加强政府间政策沟通与协调,共谋区域发展大计。
3.从自在到自觉: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粤西三村的调研为例
学院名称: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学科类别:社会
作 者:朱伟杰 陈喜钠 叶素洁 谭智远 颜晓彤
指导老师:谢杲馥 秦宁东
本成果基于“自在与自觉”的理论逻辑,通过近三年社会实践中对粤西地区多个村落的调研,最终选择了三个典型村落(台山F村、高要L村、四会D村)不同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由此展开关于乡村振兴持续发展动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团队从实际调研成果出发,对不同乡村的振兴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上述村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即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用以维护其存在的“自在”文化结构;而且这一结构又能依据社会不断变化,“自觉”适时调适,并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从而实现其村落社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的能动性。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时,团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乡村振兴寻求“自为”动力,并进一步思考如何让乡村文化结构更好地实现“自觉”,由此体现本案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4.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学院名称: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学科类别:生命科学
作 者:申婷婷 李翠珍 余文雅 林心悦 欧阳斌 黄淑芬 王静宜 林烨纯
指导老师:梁国华 周 瑛
植物区系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是区域内植物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演化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根据中国植物区系分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中国-日本森林亚区中的粤东南地区,是东亚区系的重要地区。而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所在区域由于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季节交替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型,与世界范围内同纬度的大多数地区干旱少雨的沙漠或稀树草原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保护区内森林植被植物丰富,尤其是400多年的地带性植被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在该保护区得以保存。因此,该保护区在植物区系地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近年来,许多学者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功能性状、群落演替、干扰与恢复等多方面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成分的研究。本团队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构建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并对保护区野生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保护区植物系统发育区系学、植物群落生态学、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的保护提供提供科学依据。
5.基于Movelt和Cartographer的医疗配送智能机械手臂
学院名称: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作品类别:机械与控制
学科类别:科技发明制作B类
作 者:肖永烁 范剑烽 梁津铭 丁剑文 彭智明 张树炜 罗子聪 潘秋全
指导老师:李云鹤 牛晓伟 张聪慧
国家发改委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培育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等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商品化。
本项目医疗配送智能机械手臂在传统基础工业机械手臂基础上,发展为一种智能型服务设备,它能独自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同时辅助医生,扩展医生的能力,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并且它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满足医用性、临床适应性以及良好的交互性。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目前已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入选2021年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
6.基于OpenFOAM的多圆柱绕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学科类别:机械与控制
作 者:罗 宽 庄剑威 张志鹏 古镇铨
指导老师:袁 聪
圆柱绕流作为一种典型的钝体绕流广泛运用于水动力学领域,如多桥墩应用以及海洋立管中等,而涡激振动会对立管表面的结构体造成一定的疲劳破坏。因此,研究如何避免流体由于涡街而造成的疲劳破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用OpenFOAM对多圆柱绕流的不同布局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得出合适的布局使涡激振动所造成的损失达到最小.
7.基于鱼骨板法模具节能车车身的制作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作品类别:科技发明制作B类
学科类别:机械与控制
作 者:庄剑威 陈瑞欣 黄文杰 陈庆尚 梁观豪
指导老师:陈鸿毅
作为节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有限经费内通过学生自主完成车身的设计与制作一直是节能赛车的核心难点。本设计以太阳娱乐集团7777网站2019届节能车队的研发,介绍在最有限的经费内、率先应用鱼骨板模具并由学生自主动手实操完成对车身的制造。
本设计参加了第13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获得全国第22名的成绩。团队成员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论文《基于一种新型模具的节能车车身的设计、分析与制作 》在2020年6月被《汽车实用技术》杂志收录。
8.老年群体融入智能化社会障碍及策略探析调查报告——以广东省为例
学院名称:文学院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学科类别:法律
作 者:王娟如 蒋丹宜 魏裕盛 朱惠芬 冯思瑶 程金铭 梁诗曼
指导老师:苏文兰
日常生活的智能化发展使人们进入快节奏轨道,同时也给慢节奏下的老年群体设置了重重障碍。随着“数字鸿沟”现象慢慢显现在人们眼前,解决老年群体融入智能化社会的障碍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此项调查报告深入广东省多个城市,设计针对老年群体和非老年群体的两份调查问卷,走访社区,了解老年群体在智能化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隔离”现象,并进行分析总结。
经过调查实践,小组组员了解到在智能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老年群体被边缘化情况严重,在智能设备的使用方面也远远达不到预期值,逐渐成为信息弱势群体;同时,老年群体“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的心理活动较为突出,加重老年群体的“信息孤岛”现象.
在建议对策方面,本报告基于新冠疫情的大背景,分别从应急保障、交通出行、日常就医、日常消费、文体活动、政务服务及智能终端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措施,主张一方面适应老年群体慢节奏的社会活动,为老年群体开启爱心通道,另一方面着重智能服务适老化改造,助力老年群体赶上时代的列车,弥合数字鸿沟,增进民生福祉。
9.理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对学业挫折感影响机制的调查研究
学院名称:教育科学学院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学科类别:教育
作 者:吴敏茹 曾淑仪 杨媜媜 卢宇瀚 魏慧聪 陈晓丹 骆恺翔
指导老师:张旭东 马舒洁 杨玉孟
为了探讨理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对学业挫折感的影响机制,考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应对方式所起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青年学生核心素养问卷”“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全国 18 个省市共 32 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 1500 名理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理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学业挫折感、抗挫折心理能力和应对方式之间两两相关显著;(2)核心素养对学业挫折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抗挫折心理能力能够在核心素养与学业挫折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4)核心素养对学业挫折感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抗挫折心理能力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应对方式的调节。
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抗挫折心理能力,优化应对方式,进而降低其学业挫折感、提高学业水平,维护其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0.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民俗的影响与路径研究--基于德庆“爆竹攻狮子”非遗活动的调查
学院名称: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学科类别:社会
作 者:郭雅茜 吴倬莹 潘美玲 毕海燕 骆海霞 郑梓君
指导老师:吴 清 马会丽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也致使大量地方特色乡村面临传统文化丧失与断裂的困境。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既要考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也要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因此,基于生态文明背景,探索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德庆县德城镇元宵“爆竹攻狮”活动是一项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因活动开展需要大量燃放鞭炮,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存在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本报告正是以 “爆竹攻狮”传统民俗活动为研究对象,基于德城镇居民感知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获取一手资料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调数据和访谈文本,从居民态度、生态环境、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政策制度以及公共卫生六个维度,剖析“爆竹攻狮”民俗活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爆竹攻狮”传统民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本调查对推动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