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来临之际,包括学校领导和基层员工在内的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到向我校当前扶贫点——广宁县石涧镇横迳社区的捐助行动中。
向有困难或有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对方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关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爱心和善举。
毫无疑问,爱心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情感,而传递爱心的善举则是人类社会最高尚的行为。
截至目前,干部职工捐助的金额已达18万元之多。在这个数字的背后,我校的爱心善举又一次以一种朴实无华而又掷地有声的方式展示出来。
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情感、最高尚的行为,如今完整地集合在以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为己任的教职员工身上,充分体现我校崇高的文化传统。
崇高的文化传统在我校可谓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可以看到,自从“广东扶贫济困日”这个以送爱心、传善举为主题的行动日确立以来,我校全面落实上级要求,先后针对广宁县的两个扶贫点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用美好情怀、实际行动为自身的文化传统注入新的内涵。
先是在古水镇三坑村,后是在石涧镇横迳社区,我校两次揭开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从生活物资的馈赠,到生产技术的指导,从扶贫资金的张罗,到致富项目的推动,从物质环节的帮助,到精神层面的关怀,在三坑村和横迳社区,我校对于贫困群众的帮扶一直没有间断过。
在此期间,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学校领导多次深入扶贫点,汇同当地县、镇、村的三级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
在此期间,负责联络学校和扶贫点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办公室全面履行机构职能,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学校确定的方向和路线推进。
在此期间,全校29个帮扶小组多次前往扶贫点,与贫困群众一起探讨和落实扶贫开发的具体计划。
在此期间,多个致力于提振贫困村集体经济和增加贫困户个人收入的生产项目纷纷上马,依次展开,陆续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此期间,由于扶贫开发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明显,我校多次在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中获得肯定。
就这样,受惠于我校的扶贫开发工作,两个扶贫点的众多贫困群众相继脱贫,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进而,脱贫致富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开始主导当地的社会风气。
对于广宁的这两个扶贫点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当初,我校把爱心善举作为自己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并带着这份执着的责任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去。
而通过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两个扶贫点在并不太久的时间里迎来了可喜的变化——脱贫的基础被夯实,致富的希望被点燃。
从因果关系来说,我校的爱心善举成为两个扶贫点发生深刻改变的重要动力。
爱心善举引发连锁反应,带活了一方水土,造福了一方百姓。这样的爱心善举,价值何其广大,意义何其深远。
因此,藉“广东扶贫济困日”来临,包括学校领导和基层员工在内的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地、积极地参加捐助活动,向扶贫点再次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其价值和意义无须多言,也都可以得到恰如其分的说明。我们应该为大家的爱心善举点赞。(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