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笔记大家谈:发扬好学风气 光大尚学传统
分享到

  编者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关于治学的共识。曾几何时,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上记,构成了大学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电子移动设备的普及,疏于用笔,却成为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普遍现象。更有甚者,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甚至连一个笔记本都没有了。我们当然不能对此草下结论,责怪当下的大学生不爱或不会学习,并由此判断学校出现了学风的危机等等。然而,回顾往昔,看到老一辈学人在学业道路上的思行言举,除了感慨其目标之坚定、精神之执着,我们还常常会以他们的表现来观照当下的大学生。在两相比较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说,前者在学习态度上的认真、在学习方法上的严谨,的确值得后者思考和学习。

  前数日,东南大学副校长林萍华来到我校,围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举办专题讲座。这位在国内久负盛名的评估专家指出,学风是大学的灵魂,理所当然也是教学评估的必检项目。其中,他就谈到了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的意义,强调这是课堂学习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应该坚持和发扬。和飞校长在讲座的总结讲话中对此作出专门回应——他完全认同林萍华教授的这个观点,并透露自己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曾经做了大量的听课笔记和读书笔记,这种能力和习惯对自己日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讲座结束后,和飞校长应我们的请求,把他一直珍藏着的那些笔记本拿了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当年的学习成果。从那二十余本已经微微泛黄的笔记本中,我们看到笔记内容非常翔实,条理相当清晰,字迹十分工整,完全可以想象笔记主人做笔记时的心无旁骛、志有所定,进而充分感受笔记主人好学、尚学的优良品质。对于和飞校长在学生时代勤做笔记、善做笔记的这个细节,我们表示由衷敬佩。但我们更想说的是,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手段如何先进,以勤做笔记、善做笔记为代表的好学传统、尚学风气,还是应该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学生间不断发扬光大。唯其如此,才是在大学求学问道的应有之义。为此,我们邀请十余名师生,对做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这种治学方式方法发表自己的认识,以求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广泛的关注、深刻的共鸣。(宣传部 整理)

 

丁孝智(教务处处长):

  首先,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跟学生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有几点好处:一是能够把要点记录下来;二是手脑齐动,促进思考;三是为提升将来的工作能力做积淀,因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具备将领导的讲话及时记录下来的能力。

  其次,做笔记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或者说良好的习惯之一,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人无不是受益于良好的习惯。做笔记的过程也并不是客观、机械的记录过程,而是边记边思考边存疑的过程。笔记是授课教师智慧的结晶,包含教师自己的体悟和提炼,每处记录的细节内容都是有其价值的,过后再翻看,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对自己当前的工作和人生都是大有帮助的。纵观当下大学生缺乏记笔记习惯的现象,是多方面的原因。社会风气、整体学风、教师课堂效果、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等都有关系,需要多管齐下,从制度、体系、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整体推动,强化细节,齐头并进,才能使学风有实质性、内涵型的改善。

  最后,做笔记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其意义不仅在做笔记本身,更是体现着一个人做事的踏实、认真的态度,通过养成包括做笔记在内的好习惯,才能促进一个人更多的吸取精华,多识多记,渐进积累,最后达到博观约取、不断提升人生境界的高度。

 

杨迎春(党委宣传部部长):

  对于大学生来说,记笔记(既包括在听课时做笔记,课后整理笔记,也包括看书时记笔记等)是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要想系统地理解有关的知识,弄懂知识的逻辑体系,完整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能够记住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只是听和看是根本不够的,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老师讲的主要内容,特别是那些重点和精华的东西记下来,才能学到必要的知识。否则,只是带着耳朵听是根本记不住那么多东西的,事后很难复习和巩固。

  一个人受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一种学习习惯与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做笔记和整理笔记的习惯与能力。学会记笔记和整理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一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神、坚毅的品质和审美的情趣。有国外的专家研究证明,习惯记笔记的人会更容易成功。从我们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来说,凡是能够用又快又准又清晰的书写技能把笔记做得非常好的人,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人,他们的专业功底和心理品质都会优于常人,因而也会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互联网时代,听课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上获取信息很便利,但是要把别人讲的东西变成自己能够理解和消化的东西,离开自己的笔都是不行的,这既是一个学习态度是否认真、严谨的问题,也是一个学习规律是否要老老实实遵循的问题。

 

曲中林(高教研究所所长):

  大学时代是读师范专业的,想到将来要当教师,应该写一手好字才行,因此也把做课堂听课笔记作为练习写字的一种途径。当时我对一些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如《教育学原理》)记录得特别详细,整整记录了两本。而对于一些课程的听课记录,也不是一板一眼,老师讲什么都记什么,我努力做到选择重点的问题记录并记忆、选择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寻求解答、选择自己在思维方面与老师不同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比较优劣。另外,由于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量大,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没有教材或是教材之外的,如果不能及时记录,将给期末复习带来很大困难,课堂听课笔记是那个年代期末复习不可缺少的依据。

 

徐士河(科技处副处长):

  课堂学习笔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然而对不同的受众而言,其实现方式,价值和意义并不相同。从规律上说,我认为课堂学习笔记应包含如下共性内容。首先,课堂笔记要满足两个需要。第一个需要是从客体的角度,获取新知识、新观点、新视角的需要。主讲老师在备课时会翻阅大量资料,综合各种观点和不同视角,由于课堂时间集中,新知识,新观点,新视角多,而且教材上往往又不是很全面,所以需要将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视角记下来;第二个需要是从主体的角度,将自身知识体系里模糊的或有疑问的,但是课上不便发问的问题或知识点记下来。同时,课堂学习笔记也要做到两个必须,第一个必需是笔记课下必须要整理,整理的过程也是新知识温习和梳理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第二个必须是课堂上记下的疑问必须及时解决,不能堆积,以防错过问题解决的最佳时间窗口。上述课堂学习笔记的"两个需要 + 两个必须"是我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希望对大学生学习有些许借鉴作用。

 

黎保荣(文学院教师)

  和校长读研期间做了二十余本笔记,包括听课笔记和读书笔记,这是值得当今大学生借鉴的。这让我联想到几个问题。首先是做笔记的对象问题,最好大量涉猎经典著作,最好读经典的初版刊物或初版单行本,次之读全集,再次之读文集,再次之读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选集或单行本,但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界对该著作或文献的史料纠错,如《老舍全集》初版就错漏百出。而对于外国的资料最好读原文,或者读精通原文的专家的翻译。如果是听课笔记,可以简单扼要,注明相关观点、例子、数据、过程,自己能看懂即可,如果你详细记录老师的讲课过程或风采,亦无不可。其次是做笔记的格式规范问题,如果摘抄了相关文字,务必注明作者(或编者),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报刊),出版年(或期号)以及具体页码,实事求是,做到无一字无来历。再次是做笔记的目的问题,目的在启发思考,所以除了摘录式笔记,最好多做分类笔记、专题笔记和心得笔记。最后是做笔记的精神启迪问题,真正热爱做学问的人,通过做笔记,做研究等途径,必将养成一种真诚、严谨、踏实、坚持、直率、细致的人格精神。

 

王超杰(政法学院教师):

  时光老去,文字不死。读书有法而无定法,古语" 不动纸笔不读书",俗语 "好记性不如赖笔头", 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而言, 应是所言非虚。放眼海外,也有著名的5R 笔记法,又称康乃尔大学笔记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行为方式。"现在有些学生上课不做笔记或者说不善于、不会做笔记,习惯于接受碎片化的知识,属于"道-法-术-器"四个层次的末端,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训练或引导。

 

林珣(政法学院教师):

  回忆自己的大学时代,因为并未普及多媒体教学,课堂笔记就成了复习期末考试最重要的资料,有的老师为了让我们能记下重要内容,不得不放慢语速甚至重复内容让我们记录,有时一节课下来手腕酸疼,但对知识的印象很深刻;如今的多媒体教学让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老师一强调教学重点,学生们纷纷掏出手机拍下内容,鲜有学生能完整记下一门课的笔记,有的老师会将授课课件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更有理由在课堂上偷懒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要学生都记下上课内容是不可能的,但若放任学生可以不记笔记,则是给了学生偷懒的借口,上课也容易走神、打瞌睡。

  大学课堂记笔记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可以集中注意力,不易走神,二是可以训练听写和理解的能力,三是方便复习的时候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关键是怎么做笔记。我告诉学生,教材上面有的内容不需要详记,可记录要点和思路,重点是记录自己还没理解的内容,和自己听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得到的启发。

  本学期我准备探索一种新的方法,就是课前先给学生一份详细的课堂教学提纲,包括教学进度安排、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准备讨论的问题等,要求学生按照提纲做好预习笔记(笔记留多一些空间以便后面做补充),这样就可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授课形式,教师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逻辑,讲解难点、对教学内容做必要补充,然后进行提问、答疑和讨论等师生互动环节。学期结束,课堂笔记将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这样学生上课就有压力了,要随时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还得认真做好笔记。期待这样的做法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岑杰:

  我觉得上课做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上课要做笔记,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大学的课堂上也应该继续保持。虽然现在科技进步,越来越多人喜欢用手机拍照的方式来记录老师的笔记,又或是学习委员把老师的课件上传到班群,但是我认为做笔记才是最快捷同时也是最方便的方法来记录老师讲的内容。

  如果在听课的时候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立即记录,下课就可以和老师交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书上或者笔记本做笔记,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方便以后复习知识和修改或者补充内容。而且上课做笔记还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还能锻炼我们的手写能力和提高写字速度。

 

14广播电视学2郑夏蓉:

  勤于记录是我们收集总结知识技能的好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做笔记,有助于我们将知识总结记录下来,理清整堂课的脉络,将课上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做课堂笔记,它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知识保持着热忱,对学业孜孜不倦,这是每一个学子在课堂上以及生活中理应拥有的态度。一个善于做笔记,爱记录的人,必将是留意生活,注重提升自我的有心人。而这样的有心人,走到哪,都是积极而乐观,时时刻刻为自己的明天而记录。

 

14政治学与行政学 王国行:

  还记得,在课堂里做过的功课,从此变作了回忆深处的模糊。我忘记了老师在黑板上写过的内容,记不清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即便是灯火下的闭目回忆,也在黑夜里逐渐化为睡意。

  还记得,昨天上课做的笔记,从此变作了对知识的定格。我记起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句,弄清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逻辑。即便是被遗忘的内容,我也可以在笔记里再次忆起。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纵是一个人有非凡的记忆力,被刻在脑里的东西也会随着岁月渐渐淡去;然而我用一支笔记在纸上的东西,即使白纸慢慢泛黄,而写在纸上的东西依旧不变。

 

15行政管理1班 朱冠全:

  钱钟书先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做笔记,把学习到的东西都工工整整地记录在笔记笔记本里。钱老先生的家里没有什么书,摆在书架上的都是手札笔记。我想钱钟书学识渊博的原因,由此也能窥得几分吧。

  治学,讲究的是琢磨,反复推敲,而新的知识很难在我们的脑海里立刻形成系统,分细做精。书本的编写是不能符合每个人的思维逻辑的,所以我们也无法直接从书本分析出核心知识和知识构架。这时,笔记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课堂笔记是导师经过脑力劳动总结归纳书本知识的产物,是符合大众思维逻辑的知识理解,因此课堂笔记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很大作用的。

  赫尔曼-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表达的遗忘规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的。人的脑力是有限的,而笔记则是人脑的延伸,是脑力的补充。有好的笔记,在一定程度上是好的学习的保证。

 

15软件2孙晓聪:

  课堂笔记就是在上课的同时,在课本或笔记本中作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做笔记也是十分重要的,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的筛选,浓缩的过程中,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点的能力,记笔记还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迫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听课。另外记笔记要求学生的思维进程必须与教师的思维进程一致,所以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抛开与课程无关的杂念,迫使学生集中精神上课。而且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在往后的学习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课堂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技巧。

 

15外国语日语2班 庄细华:

  相对于初等教育,大学讲堂上课形式有了一定变化。首先,流动教室让我们在不同楼层奔波,有时你都会忘了上一节课老师讲了什么内容,唯一记得的是这可憎的楼梯。其次,大学学习任务繁重,授课讲师速度不一,在学习上感到无所适从不仅仅只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更是学习方法的掌握无度,最后,我们知道课外复习时间远比课堂讲课要多得多,形象生动的课堂笔记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巩固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笔记是平时检测以及期末考试检索指引复习的有效记忆工具。所以不妨试试坚持做课堂笔记。

  虽然也有一些人不赞成做课堂笔记,我可以理解这样的想法但不接受,前提是在他能牢牢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做课堂笔记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多来说,爱记录爱文字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这行也匆匆步也匆匆的生活中,你不会知道一张便利贴一只笔或者其他记录工具带给你的便利之处。

 

15环境设计1班贾永娟:

  课后看笔记有利于我们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人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如果当天不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当天会记得,两天后有印象,但七天后就会完全遗忘。同时,随堂笔记对于我们克服头脑记忆局限是有很大作用的。高中时期的我们遵循“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没有概念,没有重点。但是大学就不同了。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去做笔记,学会取舍,要自己一针一线去编织。大学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随堂笔记可以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随堂笔记是一件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的事。让我们将随堂笔记进行到底吧。

 

 

 

 

 

 

 

 

 

(以上图片为和飞校长北大读书期间部分笔记)

 


粤ICP备05008891号 © 太阳娱乐集团7777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