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 追求卓越——第二期砚园班侧记
分享到

  初夏微风拂过,知了鸣叫,远处的一抹琴声和一曲歌喉,仿佛给砚园班学子的学习带来伴奏。第二期砚园班学子在暑假又开始忙碌起来,深造为人师表之道,追求卓越教师之路。

  2016年5月,我校第一期未来卓越教师“砚园班”顺利结业。学员的成长进步为我校培养未来卓越教师、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和启示。在第一期砚园班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上,2015年,经过全校选拔,第二期砚园班得以诞生。“砚园班”集中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注重实践,采用小班教学,利用周末和假期开设课程,实施个性化培养,以培育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教学技能的卓越教师。

 

英才汇聚共前行

 

  第二教学楼的一间课室里,教师站在讲台上激昂陈词,抑扬顿挫的声音,得体大方的姿态,潇洒的板书,睿智的思想,启发性的讲解……老师时而注视学生,时而走下讲台,时而面向黑板,学生们仿佛进入了妙悟境界,被讲授深深吸引,静静聆听着。这是砚园班课堂教学的一幕。

  听讲的学生是学校第二期砚园班学员,他们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师范专业,本来没有太多交集的一群人,因为被选入砚园班而结下相识相知的同窗缘。所谓所见略同不谋而合,大家虽然性格和专业各异,但有一个相同的特质,那就是“勤奋”。因为勤奋,他们才能学业优异,得以被选拔进入砚园班,因为勤奋,他们在砚园班里才共同向着美好理想进发。砚园班班委周贵玲说:“不同的思维相遇、碰撞,融汇贯通,能够产生新思维。”砚园班学子马少宾说:“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是共同进步的小伙伴。”

  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懂得相互欣赏,学会共同进步。但好柴须用好灶烧,倘若没有砚园班这个平台,这些同学或许只是在各自的学院里各自努力,而砚园班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提升平台,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精英级的卓越教师。学员刘一俊说:“感谢学校的教师教育改革与探索,独具特色的培养让‘砚园班’成为响亮的牌子。”

 

取长补短齐进步

 

  砚园班里,学子们在不知不觉的切磋中消磨缺点,增进优点,不断提高能力。周贵玲是学音乐的,带着音乐的灵动性格,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她慢慢地学会了沉稳。“我学会了享受归纳反思的过程,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泛,便坚持阅读,慢慢地心变宽了,想事情也越来越周全。”周贵玲说道。来自工程学院的刘一俊则收获了协调与管理能力,他表示,“管理能力加强了,安排事情的时候想的更加严密,交流表达也顺畅了很多。”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马少宾则汲取讲座中的一些案例,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砚园班是个大熔炉,每个人不仅发挥出了自己的长处,更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逐渐铸炼成“卓越”之材。

 

追求卓越展风采

 

  纸上谈兵终觉浅,实践才是卓越人才的练兵场。“砚园班”不仅开设注重理论的“教育学拓展课程”、“心理学拓展课程”、“学科教育拓展课程”,也开设突出实践和能力拓展的“ 教育见习与实习、普通话训练、三笔字训练、主题班会设计、朗诵与演讲、教师礼仪、形体训练”等课程。从内而外、从形到神,全方位打造未来教师人才。走得多,看得广,出游不仅仅是学习,也是铸炼身心的过程。砚园班每个学期会安排1-2次游学,组织学生到省内外高水平的中小学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深入了解各地基础教育的实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我校将积极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时代向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砚园学子必须顺应潮流、踏浪前行,以不断的努力去践行未来卓越教师的宗旨和使命,展示出我校师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与风采。(记者 郑夏蓉 蓝景然 梁炜琼)

 

 


粤ICP备05008891号 © 太阳娱乐集团7777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